带量采购之后,哪些医药企业值得投资?-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带量采购之后,哪些医药企业值得投资?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8-12-14
       2018年12月7日,带量采购招标结果公示,最终拟中选的25个品种平均价格降幅达到52%。此次带量采购由国家医保局主导,在4+7个城市试点启动,明确招标数量,对部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进行集中采购,意图通过挤压医药购销环节的销售水分,降低仿制药的零售价格,从最终的招标结果来看,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了。
       此次带量采购品种的价格下降幅度从10%到96%不等,最终降幅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30-40%的降幅,投资者普遍担忧医院实际使用量可能低于预期,由此带来医药股的剧烈波动。
       但是,价格大幅下降后,药品质量如何保证?医药企业的盈利会出现大幅下降吗?企业研发投入是否可以持续?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仅因为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还因为它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国际上,对于一款重磅的药品,前期研发投入往往达到10亿美金以上,研发时间也常常在15年以上,可想而知,没有雄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实力,企业很难进行持续研发。
       为了激励医药企业进行持续研发投入,一款新药往往会被授予长达20年的专利保护期,在此期间,专利持有企业可以享受独家销售的权利,对于疗效显著的药品,这往往意味着昂贵的价格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以修美乐(阿达木单抗)为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单抗药品,由国际制药巨头艾伯维于2002年研发成功,修美乐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因为疗效极为显著,虽然上市已经达到15年,2017年修美乐仍为艾伯维贡献了184亿美金的收入,并保持了15%的销售额增长,由此可见,一旦研发成功,疗效确切显著,一款重磅药品可以为医药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但是,研发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一般而言,药品需要经过3个临床实验检验阶段,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从筛选化合物到完成3期临床,研发的成功率只有不到20%,这意味着80%的研发是以失败告终的,这些研发投入就成为企业的“沉没成本”,它需要在企业的支出中体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大型药企的毛利率往往是非常高的,一般而言,都在60%以上,有些企业甚至达到90%左右,这不仅用于覆盖上市药品的前期研发投入,还需要覆盖大量失败的研发投入。
       2017年全球前十大药企的年收入都在250亿美金以上,排名第一的强生公司的年收入更是高达765亿美金,但是,它们的研发投入也往往是巨大的,占到总收入的20%以上,平均年投入达到50亿美金以上。
       正是这些每年几百亿人民币的持续投入确立了国际药企的竞争优势,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上升,缓解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甚至带来治愈的希望。
       近几年国际药企纷纷遭遇“专利断崖”,也就是在20年专利保护期后,大量仿制药上市,这些仿制药价格只有专利药价格的1/3不到,很多甚至低到专利药价格的5%左右,这就为所有患者带来以低廉价格用上好药的机会。
       经过4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8000美金,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左右,预计未来30年内这个比重会上升到25%,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
       这给中国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会,谁能以合理的成本生产疗效确切的药品,谁就能分享中国这个庞大医药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2007年审批上市的所有化药制剂需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以保障仿制药的疗效与专利原研药相当。到2018年12月中旬,共有129个品规正式通过一致性评价,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只有15%的品规可以通过一致性评价。
       根据药品批文审批政策,2020年前这些化药制剂需要重新注册,届时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不再受理注册,这意味着85%的品规将在2020年前逐步淘汰,由此可见,未来2年是仿制药企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过程。
       那么,让渡出来的这部分市场将由谁分享呢?
       这就需要考虑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了。
       如果以此次带量采购价格平均下降52%为仿制药价格下降幅度,剔除带金销售费用和部分配送费用,此次降价后,药企的净利润率基本可以保持稳定,虽然实际药品使用量仍难以预计,但是,考虑到它们大多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主力用药,在价格大幅下降后,用药量会有一定上升。综合考虑降价和增量因素,最终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用药金额可能会下降20-30%左右。这也是投资者对此次带量采购会导致仿制药企业盈利预期悲观的原因了。
       如果静态的看,情况似乎是这样的。
       但是,药品本身具有迭代的特性,一般而言,一款药品(主要疾病的主力用药)的生命周期在10年左右,现在中国患者使用的仿制药大多已经是专利药上市后20年了,这期间,主要疾病的主力用药大多已经过了2代更新,有些药品甚至是3-4代的更新。
       更新换代后的药品大多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也可以更有效的避免前几代药品所产生的耐药性问题,当然,新一代用药往往也比前一代用药价格更高,这使得新一代用药对前一代用药的替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
      在带量采购之后,随着前一代用药额的下降,市场空间将更快的让渡给新一代的用药,在此次带量采购招标中,医药企业的应标策略已经体现了这种药品迭代加速的迹象。
以降价幅度达到94%的恩替卡韦为例,正大天晴公司大幅降价中标,获得11个城市独家供货资格,一时间业内一片哗然,如此高的降幅,恐怕公司只能获得作为生产企业的基本利润,这款药也许不能再为公司贡献额外的利润用于研发和拓展市场了。
       让我们站远一些,来看看这次降价的影响。
       恩替卡韦是中国乙肝抗病毒治疗首选药品,起效快,抵制乙肝病毒强,中国有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人,而实际接受治疗的只有300-400万人,也就是仍有90%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获得有效治疗,而此次降价将使恩替卡韦的用药门槛大幅降低,用药需要量翻倍增长是很有可能的。剔除50%左右销售费用减免支出等成本和用药量的增长,以及公司市场份额的增长,恩替卡韦实际上并不一定会拖累公司的业绩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信息:2018年11月,磷丙替诺福韦获批上市。
       磷丙替诺福韦由美国制药公司吉利德研发成功,并于2016获批在美国上市,这是美国药监局10年来批准的首个乙肝用药。磷丙替诺福韦疗效更强,安全性更高,成为新一代乙肝一线推荐用药。这意味着中国患者可以用上最新一代的药品了,而不需要等上10年乃至更长时间了。
       当然,中国的企业也没有落后多少,2018年10月,正大天晴提出磷丙替诺福韦仿制药的上市申请,如果疗效确切,预计1年左右的时间内,新一代乙肝仿制药就将在中国上市,考虑到一般首仿药的价格不到原研药价的80%,届时中国患者也能以更低的价格使用新一代乙肝用药了。
      那么,我们可以预期,恩替卡韦大幅降价后让渡出来的用药空间可能被磷丙替诺福韦等乙肝药品填补。
      由此可见,恩替卡韦大幅降价所产生的效应也许是巨大的。它不仅使更多患者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如果降价导致恩替卡韦的用药量翻倍,这就意味着可以接受治疗的患者翻倍,最终也许所有的乙肝患者都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治疗,这正是药价大幅下降给社会带来的福利。
       与此同时,有支付能力的患者也有机会以合理的价格使用最新一代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乙肝用药,而不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了。
       对于中国医药企业,大幅降价也许对旧有品种带来冲击,但是也为新品种的上市和快速放量腾挪出了市场空间。
       过去,受制于政策等等约束,一个主力新品种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考虑到利息支出等成本和研发失败的风险,医药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实际成本和所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这制约着企业的研发投入,最终也影响着中国整体医药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
       2015年后,药品评审等系列改革推行,新药审批上市速度加快,2018年11月,CDE(药品评审中心)对于企业提出的优先评审申请“即到即审”,也就是说,过去需要5年以上才能完成的新药评审,对于临床重点品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能获批,获批后通过国家价格谈判,几个月内就可以挂网销售,这意味着一款疗效确切、临床急需的用药,可能在1年内就可以获批并上市销售了,这极大的降低了企业新药研发的风险和成本。
       这样,我们从药品评审、企业研发投入、国家采购、行业各方利益调整等等综合来看,中国医药行业确实发生着根本变革。
       扎扎实实做好研发,生产一代又一代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的药品才是中国医药企业的未来出路,它们也是长期值得投资的企业。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