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8部|北魏的均田制—盛唐的起点-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中国经济史第8部|北魏的均田制—盛唐的起点
作者:宝慈资产      日期:2017-03-06

上期我们聊了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到了公元280年,东吴势力的灭亡宣告着晋朝的到来。在西晋和东晋共计150年的时间中,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政治稳定的情况下,限制士族豪强吞并土地。当时政府试图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品官占田”,即官员品级的高低对应占有土地的大小,通过品级来限制官员占有土地;二是“户调制”,户调制是在屯田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一期我们谈到屯田制下的土地是国有的,户调制也拥有相同的土地制度,将土地出租给农户,如果国家还要提供耕牛的话,那么农户要缴纳80%左右的租金,如果农户自己提供耕牛的话,则上缴70%的租金,土地国有制能够有效保障财政收入。但是到了东晋末年,限制士族豪强吞并土地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随后而来的南朝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期,之后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北魏时期的土地吞并依旧严重,但最终却通过均田制得以解决。北魏的均田制推行了170年,并成为了盛唐的起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说均田制是怎样的。

北魏定都洛阳后,拓跋氏从户籍角度着手推行均田制。众所周知,劳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大多数劳动力因土地吞并而被士族豪强荫蔽,那将不利于国家生产。因此北魏设立了党、里、邻的三长制度,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对户籍进行了整理。同时针对荫户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所谓荫户指的是没有土地、凭借为士族豪强种地的销户农民。因为没有户籍,所以荫户无需交租,而士族豪强本身拥有免租免税的特权,随着荫户的增多,必然导致生产率的下降。

整理完户籍之后,第二步就是鼓励民众成立家庭并分配土地给其耕种;第三步就是在分配土地的同时减轻民众的税赋,虽然减轻了税赋,但是随着耕种人口的增加,整体的财政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不少朝代都推行过均田制,那么为什么北魏的均田制没有受到士族豪强的强烈反抗呢?因为北魏并没有对士族豪强进行严厉打击,而是限制士族豪强土地以及荫户的数量,同时允许荫户拥有田地且对蓄养荫户的士族豪强征较低的税。这样一来士族豪强不再隐瞒荫户的真实数量,而是光明正大的上报,大大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可以看到北魏的均田制一方面兼顾了既得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给了底层民众生存出路。尽管国家征收的税赋较低,但是税基的大大增加反而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北魏是外族迁入中原建立的,迁入初期的经济生产方式还比较滞后,均田制的推行也促进了其政治制度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转变。

北魏均田制和西魏府兵制是隋唐两代复兴的基础,这两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阶层以及民族间的不平等。公元557年,北魏灭亡,杨坚用了不到32年的时间统一中国,建立了隋朝。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经济制度推行能够使政治体制繁盛,这是我们研究经济制度的原因。但同时还要看到经济制度的背景是什么,其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在中国,土地一直是收入的重要来源,那么历朝历代出现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好土地吞并问题就能够推进经济的发展。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