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第3部|货币主义与控制通胀-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世界经济史第3部|货币主义与控制通胀
作者:陈瑛      日期:2016-11-24


      前两期我们聊了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内容,到了19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兴起,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并不是经济的被动面,其变动量能够对经济产生明显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大幅下降是1929年经济大衰退的重要原因。


      弗里德曼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929-1933年的期间,美国的货币供应量缩减了30%,如此大幅缩减必然导致经济衰退,因此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乃至利率政策都会对经济产生决定性作用。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美联储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使得当时恶性通胀在四五年时间内得到缓解,可以看到货币主义政策对于经济的调控具有很高的实践性。


       弗里德曼在他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对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进行了分析,对于大萧条中美联储被动的操作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为正是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使得大萧条得以持续。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变动是货币变动的一个结果,来看下二者的关系。货币供应量指的是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货币是经济体的润滑剂,有着储存、流通等的职能,保证经济体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由两部分决定:


       一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取决于央行的货币创造,央行的货币创造不是凭空的,最早纸币的信用基础是黄金,即央行发行的纸币量是和黄金储备量挂钩的,而金本位制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黄金储量的不足使得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受到抑制,因此全球货币的基准由黄金转变为美元;


      二是货币流通的速度,当贸易繁荣、交易频繁时,货币流通速度非常快,当经济面临衰退时,交易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的速度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在1929年大衰退开始的时候,过度悲观的经济预期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美联储基于自由市场理念并没有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干预使得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可以看到,经济泡沫是1929年大危机的导火索,美联储的不作为则是大衰退持续数年的主要原因。


      到了1960年代,弗里德曼对美国货币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反思,认为货币调控是可以作为独立政策的,在经济繁荣或衰退时期,央行应该对货币总量进行调控以支撑经济能够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自由市场理论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在二十世纪之后愈演愈烈,甚至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学家开始思索自由市场理论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案,即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面临全新挑战,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日本,日本自1990年代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表现为经济低速增长和通货紧缩,在这种经济状况下人们发现,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边际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下降,但我们需要一个深刻的理论来帮助制定经济政策,自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建立之后五十年的时光里,都没有一个革命性的经济理论的出现,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理论的出现来解决流动性陷阱的问题。


      我们用了三周的时间介绍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三大支柱——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这些理论对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我们期待着新的理论诞生。



       宝慈研究院作为宝慈资产核心研究机构,坚持历史理性分析框架,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当下热点,分析文章具有严谨逻辑和数据支撑。这些内容会在公司网站晨瑛长期投资”微信公众号、“陈瑛_长期投资”新浪微博同步更新。另外可以在喜马拉雅听蜻蜓FM订阅收听晨瑛长期投资的音频内容。

晨瑛长期投资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世界经济史第2部|凯恩斯主义与充分就业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