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会如何影响就业和通胀-宝慈资产 确定性收益.后社保时代 
去产能会如何影响就业和通胀
作者:陈瑛      日期:2016-05-17


       198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去产能程,每次都伴随着经济转型的进行。第1次去产能过程是1998-2003年进行的,中国经济完成了从以家电和纺织服装需求驱动的轻工业向地产需求驱动的重工业的转型。


  1998年第1次去产能过程开始,中国结束了自1980年开始新增就业高速增长时期,出现就业增速阶段性拐点,新增就业人数逐年下降,1999年到2002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净减少900万人,这是自1980年以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首次出现持续3年的减少。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却出现了就业人数的短暂增加,说明产能去化导致部分工业就业回归农业生产。但是这种向第一产业的转移只是短暂的,从2004年开始,第一产业出现每年1300万人就业人数净减少。而同期第三产业新增就业达到2100万人,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力量。但是进入2004年后,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快速增长时期,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也开始大幅增加,2004-2012年的9年间,年均新增就业810万人,相比1980-1997年年均680万人,同比增加了19%(见图1)。

1 三大产业就业人数


      在重化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了10年后,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经济转型。2012年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从2013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过去10年年均25%增长快速下降,到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到10%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3%左右。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保持低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上升,中国开始进入消费驱动经济时期(见图2)。

2 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中国)


        中国也在2013年开始了第2次去产能过程,与此同时,中国的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根本变化。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从2013年开始出现净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加速上升,2011年开始,第三产业超越第一产业容纳了最多的就业人数,而2013年以来更以每年超过1500万就业人数增加。


    历史上中国出现的两次去产能过程都对第二产业中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第1次主要针对纺织行业进行产能去化和就业转移,第2次主要针对煤炭和钢铁行业进行产能去化,与第1次去产能过程不同的是,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在出现持续几年的就业净减少后,不会再次出现就业大幅增长,经济的驱动力已经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对通货膨胀的趋势产生影响。


  借助资本和机器设备的支撑,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增速更多由智力和创新驱动,相对于第二产业通过投入资本和设备提升劳动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低于第二产业(见图3)。

3 三大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伴随去产能过程而进行的消费型经济转型,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将逐年下降,第三产业从2013年开始已经成为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到2015年底,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已经达到42.4%。随着消费驱动型经济的逐步深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仍将持续增加,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将持续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将带来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持续下降。


  全社会工资的增长最终由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决定,由于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全社会工资增速也将持续下降。工资收入增速决定了长期通胀水平,未来工资收入增速持续下降将使长期通胀水平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中(见图4)。

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与CPI的关系


        由此可见,1980年以来中国经历过两次去产能过程,每次都伴随着经济转型,过剩产能的去化即是经济转型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转型。这两次去产能都是对第二产业中过剩行业产能的去化,先是1998-2003年期间,对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产能的去化,现在是2013年开始的,对以煤炭和钢铁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产能的去化。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不仅占GDP比重最大,同时也吸收了最多的就业人数。这种变化带来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持续下降,以及居民收入增速的持续下降,最终使通胀水平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中,这将使长期利率处于持续下降过程中。



本文已授权财新网发表:http://opinion.caixin.com/2016-05-17/100944305.html


上一篇: 中央银行诞生记
下一篇: 债转股

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

 

你还未登录!

登录注册